相信自己的信念

当我拿到那些题目的时候,我心里就想,sh!t,又要做题。

我确实是不会做那些题,大概一半不会。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我还没有碰到需要那些技术的项目。那些我会做的题,因为我碰到过那样的需求,于是我研究过,就会了。如果某人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或者从某IT职业培训学校出来,可能他会把这份试题做得很好。但我们不能判断他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如我曾经带领过一段时间的那个程序员团队。我没有经历过IT的正规教育,我只是直接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大脑中为更多新的思想保留位置,太多的静态知识不是必要的。假如我把那些题目完美地解答了,我可能会得到那份程序员的工作,开始在流水线上日夜不停地写代码。

可惜我做不到。我就开始寻找不让我做题的老板。找到后,我就在总经理面前畅谈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对创造性工作的热忱,他便让我担任技术主管,带领技术人员去工作。

当我一个人安静下来时,心里闪过一丝疑惑:究竟我有没有做到自己该做的?

此刻,我只能说:相信自己的信念。

WEB前端开发简述

之前提到过WEB前端设计简述,而WEB前端开发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进行的一系列实现工作。

在用户使用网络软件的时候,用户并不关心自己的输入是如何与远程的服务器产生互动,而只关心接收到的信息是否正确与快捷;但作为开发者,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和信息的处理却是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传统的网络应用程序,采用提交-信息上传-服务端处理-信息下载-直接显示的流程来实现软件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说,在用户使用的客户端只进行信息的采集(用户输入或者选择命令)和显示最终的信息,而数据的处理(包括过滤、存储、查询直至最后的格式化)都在服务器端完成,这样的流程导致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运算量严重失衡,服务器承担着沉重的运算量,客户端却闲置着等待服务器的回应。当然,数据的存储和查询一定是属于服务器的分内职责,但是信息在采集阶段的过滤和最后阶段的格式化等等,其实完全可以在客户端进行。如果应用程序采用后者的思路,那么服务器的运算压力将大大减少,而把这些运算过程迁移至客户端后,与服务器进行的数据交换量减少了,服务器运算的时间减少了,那么用户看到的结果就是整个过程的时间缩短了。

在客户端进行逻辑处理,便是WEB前端开发的主要工作了。前端开发使用的就是客户端脚本语言,最具权威的就是博大精深的JavaScript。